《與志遷化,容不虛生》胡耀邦塑像 凈高度 7 . 3 米 鑄銅 落成于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大陳島
他身著風衣,一手置于腰間,面容清 駕馭,雕塑體服從于主體,情感的宣泄代
癯,顯然已經老邁,不禁讓我想起溫家寶 替了物象。荊浩繼謝赫關于“ 六法 ”之后,
總理撰寫的一篇懷念胡耀邦總書記的文 提出 “ 六要 ” ,其中著重指出 “ 畫者,畫
章,令人肅然起敬。而此尊雕塑的塑造則 也,廢物象而取其真。·····茍似可也,
寄托了臺州人民對胡耀邦總書記無限的懷 圖真不可及也 ” “ 似者得其形,遺其氣,
念與敬意。所以在作品中,他是平靜的, 真者氣質俱盛 ” ,雕塑里人物形象與氣質
溫婉如水。他的眼神是堅定的,是歷經滄 兼具,廢物象而取其“ 真 ”。雕塑不似書畫,
桑后的淡定從容,是一種 “ 與志遷化,容 無以將思想直接用文字表露出雕塑來,詩
不虛生 ” 的人格藝術。 句的韻律,詞章的斷句隱射的思想帶給作
作品本身所持有的藝術境界是洗凈鉛 品的張力,以及畫中布列的形象加上題字,
華之后獨有的平淡、含蓄、自然空靈的美, 形神俱佳。而雕塑里體味出的感覺與意味,
而在這平實自然之中,激蕩起的豪情與所 都是通過雕塑家用實體的語言,間接的從
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,正如那揚起的 其傾注于作品中所飽含的感情張力來提升
風衣,如音樂,“ 縱橫跳動 ”、“ 旋轉如風 ” 其內在境界,這就要求作品本身不可拘泥
擁有音樂跌宕起伏的動感與畫面自然變幻 于物象,做到 “ 氣韻生動 ” ,從而暗示這
之美。是胡耀邦為祖國事業為人民服務的 種感覺和意味,而詩句中通過語言的描寫,
內在情感的流露,也是代表著臺州人民對 在腦海里勾勒出形象。
其深刻的情感,雕塑家東郭將二者的情感
糅合進藝術的遐想,付諸于雕塑實體。作 天地入胸臆,吁嗟生風雷。
品整體集樸實平淡之中,躍動著情感的張 文章得其微,物象由我載。
力,而這一切外在的形式都是為躍動著的內心的思想所服務,雕塑的實體是他的外 “ 有意無意,若淡若疏 ” 看似平淡,
在形式,富有音樂美的情感是藝術家寄托 卻用簡練的筆墨手法中是情感的迸發,得
的內容。 “ 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,疏林或 象外之意,象外之情,是外在形象氣質的
高或下則有情 ”,簡易的線條,不事雕琢, “ 真 ” ,表現了所塑者人格魅力,是 “ 與
收納凝練的形式,激蕩出雄豪壯偉的氣勢, 志遷化,容不虛生 ” 的人生藝術。
這內在碰撞出的激情,是藝術家將代表全
國人民對胡耀邦深刻的情感盡情的以藝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