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愛軍(南京雕塑協(xié)會秘書長):南京雕塑企業(yè)很發(fā)達,1995年、1996年就達到200多家,占到全國的70%還要多。可以說非常強勢。但是現在全國各地雕塑企業(yè)紛紛崛起,在做市場這一塊比較傷腦筋,這樣一來削弱了南京的份額。因為我們的雕塑企業(yè)相對缺少管理和計劃性。
今年5月12日,戴廣文(代表作“南京新街口孫中山銅像”)、吳顯林(代表作“無錫靈山大佛”)、楊建強(代表作“南京雨花臺落花如雨”)和我(代表作“臺州胡耀邦銅像”)等人成立了南京市雕塑協(xié)會,希望能有序推動南京雕塑藝術的發(fā)展。
南京新街口孫中山銅像
說到公共空間的城市雕塑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,我認為趕時間也是個問題,很多時候,我們趕五一、趕十一,沒有多少時間認真推敲。因為時間倉促,也往往缺少對城市的最根本的了解……此外,雕塑家需要擁有成功的作品之后才能獲得話語權與影響力,很多時候,我們的時代是以成敗論英雄的。
無錫靈山大佛
其實,除了政治需要,提供資金的甲方的需要決定了城市雕塑的走向之外,許多藝術家也都在努力創(chuàng)作符合自己藝術追求、藝術水準的作品。
最近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的“金石之聲”國際邀請展我也看了,雖然不是所有的雕塑家都拿出了代表自己最高水準的作品,但其中很多作品我還是很喜歡的,比如吳為山教授的“孔子問道老子”,非常精煉與概括,還有老一輩的雕塑作品“愚公移山”。我不管它是寫實的還是抽象的,現代的還是傳統(tǒng)的,好的作品都是能打動人,給人帶來沖擊力的。
從藝術環(huán)境相對寬容開放的廣美而來,我感覺這些年南京的美術范圍也越來越多元、開闊,在意識形態(tài)方面也有所進步。繼在今年名城會上舉辦第一屆南京雕塑展之后,我們還打算繼續(xù)做城市雕塑、架上雕塑的展覽與拍賣,擴大推動雕塑家與雕塑企業(yè)的聯(lián)手,并計劃進行對過去一年的雕塑作品的評選。我們南京雕塑協(xié)會自今年5月成立以來也得到了市領導的支持,他們提出了將南京打造成雕塑名都的口號。
雕塑也在進入千家萬戶。這個長假先后有三撥人到我的工作室,有為家人塑胸像的,也有為自己的信仰希望雕塑佛像的。這些進入家庭的雕塑作品造價幾千到幾萬不等,最貴的一尊胸像高60公分,25萬,一般只有三四十公分,幾萬塊錢。不久前在名城會的雕塑展上,一位退休老人也想訂做一尊自己的胸像。
胡耀邦銅像
雕塑藝術對日常生活的滲透性其實非常強。不久前我接觸浙江臺州一個企業(yè),他們做銅質的水龍頭,有各種各樣的造型,都是按照雕塑藝術的標準去做的,結果賣到十多美金乃至上百美金……雕塑藝術可以運用到實用的日常用品當中,也可以是純粹的藝術品,這之間要有所區(qū)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