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全國高考將正式拉開大幕,1078萬考生將趕赴考場,迎接人生路上的一次大考。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校園人物雕塑一般是誰?怎么分類的呢!
校園人物雕塑正逐漸地成為一所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,校園人物雕塑不光是裝點了校園景色,它往往蘊含了豐富的意義。一座校園人物雕塑,它或是紀念了學校一段難忘的歷史,或是反映了當前的校園文化。校園人物雕塑可以分為很多種類,最基本的可以分為具體的人物雕塑,是指有具體的人物原型,還有抽象人物雕塑,是指以抽象概念為主的沒有特定的人物指向的雕塑,是新時代的另類文化藝術。另外校園人物雕塑還有主題性與標志性之分,以及數量上的個體與組合之別等等。同時校園人物雕塑還有凝聚功能,校園人物雕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自我方向,帶給學生一種方向感與使命感,進而形成一股強大的向心力與約束力,最終形成具責任感的凝聚力。校園人物雕塑還具有強大的激勵功能,校園人物雕塑都以積極正面形象的人物塑造,從而傳達出正確的價值觀和正面的道德修養,從而激勵學生以正確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風貌發展。
校園雕塑與所有的校園物質景觀一樣,積淀著歷史、傳統、文化和社會的價值,蘊含有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。校園雕塑通過被解讀,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群體的環境知覺,同時從雕塑作品中領會特定文化的設計思想、態度、情感和價值觀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校園雕塑大都運用抽象與象征、隱喻和悖論的手法表現,特別是我國的校園雕塑,一般具有紀念性、象征性、激勵性、裝飾性等特點,突出思想審美、重視德育潛化,或著重表現人類的智慧和對真善美永恒的追求。
校園雕塑是物質化了的精神載體,它是校園文化的載體,反應了一個學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要求。所以校園雕塑的選擇與擺放也是非常關鍵的。
校園雕塑的隱性教育功效體現在多方面,首先體現為對學生價值判斷的影響,這其中傳統的倫理道德和時代的主導思想又表現得十分突出。校園雕塑作為一種精神載體,它具有文字屬性,同樣體現“文以載道”的精神。每一座校園雕塑均蘊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,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道德潛化作用,激發學生對道德原則、道德規范在情緒上的認同,產生共鳴,同時對道德理想、道德建構產生向往之情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,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生積極進取、勇于創新。
校園人物雕塑一般分為四類:
1.孔子像
孔子是最常見的校園人物雕塑之一。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~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魯國陬邑(今山東省曲阜市)人,祖籍宋國栗邑(今河南省夏邑縣),中國古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學派創始人、“大成至圣先師”。
2.兒童雕塑
一般用的是學習的狀態:比如讀書雕塑、運動雕塑等等。表現學生們良好的精神風貌的雕塑!
3.偉人像
舉例一:毛主席 毛澤東(1893年12月26日-1976年9月9日),字潤之(原作詠芝,后改潤芝),筆名子任。湖南湘潭人。中國人民的領袖,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,無產階級革命家、戰略家和理論家,中國共產黨、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,政治家 [1] ,軍事家 [2] ,詩人,書法家。
舉例二:卡爾·馬克思 卡爾·馬克思,全名卡爾·海因里希·馬克思(德語:Karl Heinrich Marx,1818年5月5日-1883年3月14日),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,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,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之一,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,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,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。
4.名人雕塑
名人雕塑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校園人物雕塑!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!對學校而言有紀念意義的人物雕塑,同時對學生能起到激勵的作用!
以上是南京先登雕塑廠小編為大家總結的校園人物雕塑的分享!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