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先生,于2020年3月4日18點在北京逝世,享年80歲。司徒先生一路走好!
(1940.6—2020.3)。生于香港,祖籍廣東開平。雕塑家。195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。1966年畢業于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雕塑系,是蘇聯著名雕塑家阿尼庫申的學生。回國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,歷任講師、副教授、雕塑系主任、教授,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、全國城雕藝術委員會委員、首都城雕藝術委員會委員。
有《讀》、《朱德紀念像》、《吳作人》、《雛鷹》等。作品《揚青稞》、《廖公》(為中國美術館藏)、《妮》等曾獲獎。曾為毛主席紀念堂、北京郭沫若故居、北京宋慶齡故居、國家體委、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、西昌衛星發射中心、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故居博物館等地創作銅像。在北京、巴黎舉行個人作品展覽。被授予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稱號。
1975年完成集體創作的泥塑《農奴憤》。
1979年在北京參加九人雕塑作品聯展。作品《揚青稞》獲北京市美展優秀作品獎。
1981年作品《春》等在香港展出。
1982年作品《雛鷹》在法國黎春季沙龍展出;為茅盾文學獎獎章創作茅盾浮雕。
1983年赴蘇聯考察城市雕塑。
1984年作品《多多》、《背》等參加布達佩斯國際小型雕塑展覽;石雕《廖公》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;木雕《妮》獲北京市美展優秀作品一等獎。
1985年為人民幣百元卷創作毛澤東、劉少奇、周恩來、朱德浮雕像;創作完成毛主席紀念堂中朱德大理石像。
1986年為創作完成大理石刻《讀》,該作品于1987年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評選"優秀獎"。
1987年為匈牙利著名詩人山道爾‧裴多菲故居博物館創作中國作家孫用(第一位用漢語翻譯裴多菲詩的中國作家)銅像。
1988年創作完成北京郭沫若故居的郭沫若紀念銅像。
1990年為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創作銅像《遐思》;出訪新加坡;作品《妮》、《遠友》等在新加坡展出。
1992年在北京舉行首次個人作品展覽;赴西歐考察訪問,在巴黎舉行個人作品展覽。
1993年在臺灣參加雕塑名家五人展。
1994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稱號。完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大型雕塑《勁射》;為北京宋慶齡故居創作宋慶齡胸像。
1995年創作馬寅初、梁思成像。
1996年完成賀龍、李維漢像。
1997年創作何香凝像。
1999年創作不銹鋼像《牦牛》。
2013年國家大劇院主辦的“名家足跡”系列之“生命之歌——司徒兆光的藝術情懷”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開幕。